肇庆政法英模风采丨30年倾情奉献照亮迷途者回归之路 ——记肇庆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三大队大队长张志清

核心提示: “这份工作有意义,挽救一个人等于挽救一个家庭。”“人管人,很难;管理戒毒人员,更难。”“新民警知识丰富,但我们经验多,老中青搭配,互补。”……

“这份工作有意义,挽救一个人等于挽救一个家庭。”“人管人,很难;管理戒毒人员,更难。”“新民警知识丰富,但我们经验多,老中青搭配,互补。”……

张志清,肇庆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市强戒所”)三大队大队长,一个与被监管人员打了近30年交道的老干警,说起在高墙内教育管理的工作,感慨良多。

张志清30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他对工作充满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历任市强戒所管教员、副教导员、大队长,带领市强戒所三大队多次获得省、市的表彰奖励。2019年他荣获全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荣获肇庆市“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荣获“肇庆市年度最美干警“光荣称号。所有的荣誉,都基于他的恪尽职守、认真履职、默默坚守与付出。

张志清所在的大队目前有100多名戒毒人员。他对每一名戒毒人员的思想状况、家庭情况都了如指掌,“每天找戒毒人员谈话。深入去谈,了解他们的方方面面。”张志清说,“只有掌握了他们的思想,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工作。”

戒毒人员阿超对康复训练消极参与,有抵触情绪。张志清就去与他谈心,“你有没有想过,作为一名儿子,父母没有了你,他们会是什么心情?你的孩子在成长中,少了你,会产生什么后果?”张志清从人性出发、从真正挽救戒毒人员及其家庭出发,教育、引导阿超,让他知道“个人”除了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家庭负责。经过教育,阿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积极接受康复训练,并定时写信向家人汇报自己戒治情况。

2020年,张志清所在大队来了一位广西籍戒毒人员谢某。谢某因吸食毒品而产生精神问题,有自伤自残的倾向。张志清详细了解情况后,一方面加强对谢某教导,疏解其心理问题,在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又带他到医院就诊;另一方面安排大队干警,24小时轮流对谢某进行监管,按时监督他服药治疗,严防谢某自伤自残。“那时,压力很大,晚上经常睡不好觉。”张志清说,“晚上最怕听到电话。有时候睡着了,一听到电话响,就马上又跳起来,如果不是单位电话,才会松口气。”半年后,谢某的情绪稳定下来了,最后如期解除强制隔离戒毒。

在市强戒所30年,张志清与各色戒毒人员打过交道,“其中年纪大的、本身患有疾病的,最难教育管理。”在工作中,他不断摸索,向困难挑战。“管理教育戒毒人员,也要与他们斗智斗勇。”张志清说。在戒毒人员中,有一些因吸毒造成本身患有较重疾病的人员,这些戒毒人员不听教育,甚至对抗管理。张志清迎难而上,通过大量阅读资料,弄懂病理,然后向患病的戒毒人员宣传相关疾病的科学知识,告诉他们明白一些疾病并不可怕,只要积极治疗,是可防可控的,使戒毒人员消除思想负担,积极接受教育和戒治。同时,他教导民警做好疾病防控措施,加强学习,消除心理压力。

30年来,面对他人眼里单调、枯燥的高墙内工作,张志清始终保持忠诚担当、用心用情,无私地为社会的安全稳定奉献自己的力量。

因为这份特殊的工作,节假日他经常不能陪伴在亲人身边,“我感觉对家人亏欠很多。但,这就是我的工作,这就是我的职责,在家庭和工作之间,我只能以职责使命为重。”张志清说。

在市强戒所,安全意识至关重要,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的新民警,思想上多少有些不够重视,对安全防范的认识不够深刻。于是,张志清严格要求新同事,同时手把手地教他们业务。“通过跟张志清大队长学习,我找到业务上的差距,更找到精神上、党性修养上的差距。我要加紧磨砺自己,让自己成为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新时代政法干警。”徒弟刘冠杰说。

“一名戒毒人员期满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回归社会,但同时要让他们把毒瘾戒除、心结解开,才是真正的回归,而他的家庭也会因为他的回归有了希望。让更多戒毒人员不再吸毒、让他们的家庭有希望,减少毒品对社会的危害,就是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这就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张志清坚定地说。

西江日报记者 肖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