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脱贫“大关” 走向小康生活


   大关县寿山镇颐寿园安置点。本报记者 余兆宇 摄


   大关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扶贫车间,叶明五和他妻子王思美从今年4月起在这里工作。本报记者 余兆宇 摄

村民由泥坯房搬到整洁的生活小区,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赚钱,种植的农作物有公司固定收购,建起的冷链物流基地确保新鲜的农产品第一时间送到餐桌……

乌蒙山区,山势陡峭。在大关县寿山镇弯弯曲曲的山路边,耸立着颐寿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扶贫车间,家住一墙之隔的颐寿园社区村民正在做着手工活。沿着山路往下看是悬崖峭壁,关河从山底下穿流而过,见证着风起云涌和时代担当。经过4年多的扶贫攻坚,大关县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山村民昔日饭菜靠玉米土豆,房屋是木屑土墙,出行为雨鞋泥腿,上学需走到山下,而今这样生存窘态已成历史。

大关县地处昭通地区腹心地带,历来为滇川交通要道,境内山峦重叠,“五河”纵贯,筇竹笋、翠华贡茶是当地特产,盛产优质蔬菜、中药材和烤烟。“就是这么好的地方,县城却找不到一平方公里的连片土地,县城只能建在半山腰上。刚来的时候,我们挨个到贫困村去调研,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去了解他们存在哪些短板。”谈起大关县,来自中山的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唐国伟感触良多,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们的扶贫决策思路是“让人搬到人该呆的地方,让树长到树该长的地方”。

颐寿园社区距离寿山镇中心不远,生活出行相对便利,这里居住着80多户村民,都是从附近的大山上搬下来的。社区村民老张正在宽敞的阳台上与孙子们玩耍,阳台下面是整洁、卫生的社区花园,小孩子在互相追逐,一些老人家也在一起聊家常。老张开心地说,他们一家是从边远的小河村搬过来的,当年住在破旧、阴暗、逼仄的房屋,家里人出门只能沿着陡峭的山坡下山,来往一趟就要一两个小时,既危险又不便。现在,在党委政府的帮扶下,他们住上了洁净的“三房一室”,还可以到门口干活赚钱。

其实,在动员村民搬迁时他们并不理解,对他们来说,住了一代代人的地方突然举家搬迁谈何容易:担心门前土地没了,不知道找谁聊天解闷,顾虑去哪里可以谋生。唐国伟坦言,群众在故土生活那么多年,对这块故土有非常深的感情,周边都是他们自己耕种的土地,如何让他们安心搬到另外一个地方,还确保搬迁之后过上好日子?唯有不停做通思想工作!一次做不通,第二次再去做工作,反反复复,很多家庭要跑很多趟,披星戴月,鞋子走烂,嘴皮磨破。“村民们也深知山上的生活太艰难,不搬下来不能断穷根。我们的目标是要让他们安心搬家,生活没有后顾之忧。我们都知道,他们心里有太多的无奈,他们也希望走出大山,过上小康生活。”

在大关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扶贫车间,杨光琴和母亲王显树正在忙碌着。她们从一个叫丫口的小村搬到颐寿园社区,那里很远很偏。王显树一直患有肺病,脖子还曾经弄伤过,无法外出打工,还需要有人照顾。扶贫干部得知具体情况后,就把她们俩安置在社区门口的扶贫车间,母女两人“楼上生活楼下上班”,家庭工作都能兼顾。说起自己的遭遇和扶贫干部的关心,王显树默默地不停擦着眼角的泪水,嘴里不断重复着“感谢”两个字。

年轻的王贵星也在这里干活,他们的工作是计时计量,多干就能多赚。“去年我在浙江打工,路途遥远,自己还要租房子,一年下来存不到什么钱。”王贵星告诉记者,现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工友们也是熟悉的邻居,有什么事情可以互相关照,非常便利,他打算在这里干下去。

大关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办主任吴君杰介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扶贫车间去年底开工,可容纳150人左右就业。把工厂开在村民安置点门口,可以解决那些因为要照顾老人、小孩无法外出打工村民需求,一般来说,每天干8个小时,就能拿到100多元,彻底解决村民就业问题。目前,颐寿园社区有六七成村民在这里工作。

寿山镇柑子村就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对面,是大关县深度贫困村。两山相望,站在半山腰看下去,有河谷、桥梁、山道、高速,还有铁路,这些设施没修好之前,几百米的直线距离,开车需要四五十分钟才能到达。

“柑子村有858户人家,之前他们只能靠老天下雨的时候蓄一点水,水量不够水质也不好,灌溉更是大问题,他们只能种花生、土豆、玉米这些不需要大量浇水的耐旱作物。”唐国伟回忆说,中山的帮扶干部到来之后,和村里的干部从15公里以外的地方找到水源,从那里修10多公里的饮水工程到达村子,一年多后,老百姓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唐国伟长年扎根最基层,对大关的扶贫工作十分熟悉,望着对面山上的这个小村落自豪地告诉记者,虽然花的资金不算多,却真正解决了山区群众的痛点难点。记者采访了解到,其实困难群众非常淳朴,只要用心、用情去帮扶他们,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他们会感恩一辈子,尽管嘴上不善于表达。

既关注百姓民生,又放眼长效扶贫。在翠华镇关河的河滩上,通过砌河堤堆出一块平地,建起了中炬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工作人员笑称这里是“全县最大的厂房了”。该基地占地38亩,建有一个冷库和一个车间,冷藏室有900立方米,冷冻室有100立方米,基地主要为大关县的水果、蔬菜、畜牧制品等销售提供服务。

基地7月投产之后,每天就能生产1.4万个泡沫箱,源源不断供应给整个昭通地区,助推农产品销售。“我们要有泡沫箱生产线,才能够对农产品进行包装和储存。昭通市有几个大的产业是需要使用农产品泡沫箱的,包括苹果、李子、天麻、花椒等。”中炬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的泡沫箱都要到宜宾或昆明那边购买,现在大关解决了这个包装难题,还可以直接销售泡沫箱。

据了解,大关县农产品种植面积可达到12万亩,怎样把这些农产品从产品变成商品,再从商品变成老百姓的收入来源,当务之急就是要打开市场渠道。大关县的农产品销售首选是1400公里外的广东,走高速公路绿色通道一般25小时内可以到达,目前来自中山的中山公用市场公司、益华百货、果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及时便利连锁有限公司等,都已经和大关对接农产品的采购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