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汽车产业才得以建立和发展。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汽车的信息。
  
  以前中国没有汽车制造业。中国土地上第一辆汽车是1903年输入的美国产奥斯莫比尔牌小汽车,领得第一号汽车行驶牌证,其所有者为上海富翁。
  
  中国制造汽车的尝试是在奉系军阀张学良将军支持下,于1928年聘请美国技师指导,在沈阳北大营军工厂成功仿造了美国万国牌载重汽车,1年中装出10辆。
  
  1936年,中国政府曾有计划与德国奔驰公司合作,成立官办“中国汽车制造公司”,拟先组装汽车、后制造汽车。翌年,抗日战争爆发,此议遂搁置下来。直到1949年国民党离开大陆,中国只有汽车使用和修理业。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汽车产业才得以建立和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创建阶段、独立自主发展阶段和对外开放阶段。
  
  创建阶段
  
  1953~1958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创建阶段,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成是这一阶段的标志。这一阶段的特点为建设工作是在原苏联的全面援助下进行的,产品由苏联引进,工艺流程由苏联设计,主要设备由苏联提供,连厂房设计也是由苏联方面承担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设计能力为年生产汽车3万辆,产品是载重4t的载货汽车和相应的越野车。第一汽车制造厂于1953年奠基,1956年从第一汽车制造厂流水装配线上开出第一台“解放牌”汽车。1958年生产汽车16000辆。
  
  独立自主发展阶段
  
  1958~1984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第二阶段。1958年左右,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汽车产业与其他经济部门一起进入自力更生的时期。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基础工业之后,我国各地纷纷仿造和试制了多款汽车,逐渐形成了几个较有规模的汽车制造厂。除第一汽车制造厂外,较大规模的还有南京汽车制造厂、北京汽车制造厂等。1958年北京汽车制造厂研制了中国人的第一辆轿车,起名“井冈山牌”开进了中南海。从此,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标志性的成果是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设。
  
  1964年开始筹建第二汽车制造厂,从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建设观点出发选择湖北省西北部山区(现今十堰市)建厂。全国相关行业大协作,从1966年开始动工,几十个工厂散布在山沟里,绵延80km。建设期间经过“文化大革命”,1978年开始批量投产,主要产品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载重5t的“东风牌”载货汽车,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年产中型载货汽车10万辆以上的规模,成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并且产品深受用户欢迎。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工厂设计和工艺设计都是中国人自己完成的,98%的生产设备是国产设备。在当时条件十分困难的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成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对外开放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论,主题是要不要发展轿车消费和轿车生产。争论的结果是中国需要发展轿车,中央决定,建立现代轿车工业,这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决定。
  
  1984年,第一家整车制造合资公司,由北京汽车工业公司与克莱斯勒共同投资的轿车生产企业诞生,这标志着汽车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外开放阶段。从此,一大批合资公司在中国诞生。
  
  这一阶段有以下特点:把轿车工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引进外资,建立合资企业;引进国外产品、工艺和管理方法,实行高起点、大批量的起步方针,很快形成一定规模;企业初步做到按市场机制运行。
  
  自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发布并执行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有了长足发展,企业生产规模、汽车产销量、产品品种、技术水平、市场集中度均有显著进步。进入21世纪,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汽车工业既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要促进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有一个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科学性,并具有指导意义的产业政策。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于2004年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与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相比,新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具有七个方面的特点:①取消了与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所做承诺不一致的内容;②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依靠法规和技术标准,引导产业健康发展;③提出了品牌战略,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汽车工业自主发展明确政策导向;④引导现有汽车生产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国内汽车企业集团做大做强;⑤要求汽车生产企业重视建立品牌销售和服务体系,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⑥引导和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新型燃料汽车;⑦对创造更好的消费环境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其具体目标是使我国汽车产业在2010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现在,我国已经有自主汽车品牌,如吉利、奇瑞、比亚迪、夏利等,汽车的品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