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剪之都

  说起我国五金刀剪的历史已经很悠久,那么中国刀剪之都是位于哪里呢?可能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广东阳江市,对于阳江市刀剪的发展历史及企业,以下为您作详细的介绍:
  
  广东省阳江市传统手工业产品久负盛名,五金刀剪生产历史悠久,是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阳江现有五金刀剪企业1500多家,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日用五金刀剪产量占全国的60%,出口占全国的80%。产品远销欧洲、美国、日本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阳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刀剪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阳江刀剪历史可追溯至1400多年前。公元557年民族英雄冼夫人屯兵两阳,在阳江地区制作兵器,清《冯氏族谱》载:“……冯大将军之墓生平所用八十二角鹅眉锦大刀纳于冢中”。冯大将军即冼夫人孙子冯盎,曾任宋康令,公元646年病死,葬于阳江北山。这“鹅眉宣锦大刀”即阳江俗称的“大杀刀”。其后,制刀工艺传至民间,生产各种民用刀,奠定了阳江制刀业的悠久基础。
  
  清初,阳江刀一直以小作坊(打铁铺)形式生产,县城形成了大规模的制刀作坊,其生产基地即现在的打铁巷。打铁巷附近一带集中了十数间这类打铁铺,打出的产品时时供不应求,打铁铺除生产菜刀外,同时还生产禾镰、镰刀、布剪、日用小刀、剪等,产品多是木柄的低档产品。从那时开始,阳江刀逐渐被人认识推崇,知名度日益提高。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阳江老刀匠何传利以其祖辈相传的沿世绝活制作的“何传利”菜刀享负盛名。“何传利”菜刀因其钢水清、刀锋利、既能切肉,又能斩骨(小骨头),故又称“文武刀”,使用时不需换刀,深受厨师钟爱,阳江城商家、酒楼纷纷到何氏打铁铺订做菜刀,外地商客亦慕名而来。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阳江平冈良朝刀匠梁季芙研制出一种硬度适宜、造型美观、可以刮胡须、削铁不卷刃、耐用好用的牛角柄小刀,取名“季芙小刀”。这种小刀深受顾客喜爱,在全国小刀评比中获奖,并送世界博览会参展,被公认是一流产品。从此,阳江小刀闻名海内外,推动了阳江制刀业的迅猛发展。1949年,全县约有300多名个体小刀生产者,年产小刀60多万把。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阳江小刀业的发展。1955年,把分散的个体小刀生产者组织起来,成立四个生产合作社。1956年,把梁季芙从农村接进县城,加入第三小刀生产合作社。1958年,这四个生产合作社合并组成阳江县地方国营小刀厂,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从手工操作逐步过渡到机械化和自动化,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是国内同行业中产值、产量、品种、创汇最多的刀具企业之一,被列为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基地。该厂以生产小刀为主,兼产不锈钢器皿,花色品种280多个,产品获省优、部优称号,销往美国、西德、日本、香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阳江国营小刀厂外,还有二轻五金小刀厂、二轻五金小刀二厂、江城镇五金制品厂、江城小刀厂等五金刀剪生产企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营集体刀剪企业逐渐衰落,但这些国营集体企业长期以来培养了一大批的刀剪技术人才。这些技术人才纷纷另起炉灶,开设民营企业,尤其是1997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重大决策,刀剪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阳江刀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阳江刀剪企业达1500多家,成为阳江工业的重要支柱和优势行业。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进步,阳江刀剪已经成为集小刀、菜刀、剪刀、套刀、多用钳以及与刀剪生产相配套的特种钢、塑料、电镀、机械设备生产的五金刀剪产业,涌现出“十八子”、“银鹰”、“永光”、“盛达”、“厨乐”、“巧媳妇”、“美惠子”等一批知名品牌,进一步提高了“阳江刀剪”的知名度,有力地提升了阳江刀剪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1998年,“中国菜刀中心”落户阳江市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中国剪刀中心”落户广东宏鹰集团公司。2002年10月,“中国小刀中心”又落户阳江市阳西永光刀剪集团有限公司。
  
  2001年11月,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中国日用五金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授予阳江市“中国刀剪之都”。2002年6月,阳江市在中国(阳江)刀具城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阳江)国际刀剪博览会。自此,阳江每年都在中国刀具城举办国际刀剪博览会,汇集五洲商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驰名品牌来展销,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五金刀剪制品销售展览中心、信息交流与企业合作的平台,从整体提升了阳江刀剪业的国内国际形象,使阳江名声鹊起,成为举世公认的刀剪之都。
  
  接下来请继续阅览:门窗五金  家具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