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樵高级中学

  坐落于南海西樵镇,已经成立了八十多年的高级中学--南海西樵高级中学,自民国时期到现在,学校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以下为您作详细概况:
  
  西樵高级中学源自始创于一九三零年的西樵中学。从现存的教育资料档案查出:一九三二年“南海县教育会第五次代表队大会提案,请拨官山圩三元宫为西樵中学校址案”。根据记录,“理由:余前县长鉴于我邑学务不振,中学尤为缺乏,拟划区分设中学四间,拨开办费四千元,派定专员筹备,我六、七、八区应设中学一间,经各筹备专员迭次开筹备会议,议定为“西樵中学”。查三元宫向属庙产,民国十七年驻防官山军队,为破除迷信起见,经毁其神像,逐其司祝,此地遂为公有,今欲于官山圩设中学。以该地为最宜,且以寺庙改建校舍,亦属适当。惟三元宫旧地,现为第八区公安分局借用,应请县政府指定为中学地址,饬令第八区公安分局迁移,以便进行改建,他日克观厥成,我邑学务当有蒸蒸日上之势也。”从这则档案资料中,特别是“拟划区分设中学四间”这名话,以及及后来确实相继在南海县出现的四间中学。可以推断出,南海在农村创办中学,是一九三二年开始,并于同年先后在南海县农村创办了九江中学、西樵中学、石门中学、官窑中学四所。
  
  根据一九三四年(民国二十三年一月),南海县教育工作者月刊的登载:“一九三四年西樵中学已经克观厥成,并规定从一月份起,每月由南海县库补助经费五百元。当时,设在西樵云瀛书院的县立四小,原有的官山蚕茧捐,并归西樵中学征收支用,其余经费由南海县明伦堂资助。全年经费八千零八十四元。”当时改建成的西樵中学,环境雅致,空气清新,左边是官山公园,四时花卉飘馨,背倚西樵山,山腰上松苍竹翠,三有间杜鹃花像红霞片片在翠微中荡漾,南昌校前的官山涌,流淌着碧绿的江水。当时初办的西樵中学,设一个初中班,学生三十一人,附设小学两个班,学生约八十人,教职员五人,郭玉俦任教语文,叶惠如任教数学,石万杰任体育,由当时的南海县教育局长区瑞麟任名誉校长。到一九三五年(民国二十四年八月)第一任校长何沃宁才正式上任。一九三七年(民国二十六年)日机轰炸广州,十二月二十六日,郭沫若在云瀛书院作题目为《抗日必胜》的讲演,从广州撤退到官山上课的广州仲恺农工学校、省立女子师范、执信女中的学生,组织“特宣队”宣传抗日救亡。当时日机经常轰炸官山,西樵中学也濒临瓦解之中,此时西樵中学已经培养了两届初中毕业生,由叶树荣任代理校长。一九三八年(民国二十七年十月),日寇在大鹏湾登陆,仲恺农工学校、省女子师院及执信中学的学生,也宣告疏散,南海县府也迁往九江西岸庆云寺,西樵中学也同时被迫停办,并把学校的图书、仪器、标本等教学设备疏散到九江西岸乡区卓芳处寄放。当时,官山人民的抗日情绪高涨,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宣团”虽然宣告结束,但一部分团员,同官山青年组织起来,抗日自卫。特别是官山海口一役,自始西樵山更成为日寇打击的对象,西樵中学不能存在了。
  
  沦陷前夕的西樵中学,已初具规模,教学仪器设备日趋充实,班级已经由初一办至初三,由一个初中班发展为三个初中班了。
  
  一九四五年,日寇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翌年,即一九四六年(民国三十五年)因抗日战争被迫停办了八年的西樵中学又在佛山复办了。据一九四七年(民国三十六年九月三日)《南海日报》报导,“樵中图书仪器第一批运返禅市,西樵中学前购存图书、仪器、标本甚丰,民国二十七沦陷前前夕,将一部分书籍、仪器秘密存放于本县西岸乡区卓芳先生家里,抗战八年,由区君竭力保管,至今幸得保存,昨日该校派员会同区君往西岸得书籍、仪器五大箱小计千余册,运抵本市,另一部分寄存于高明之书籍、标本,亦计划于短期内运返学校供学生参考。”
  
  西樵中学复校时,校址设在佛山高地下巷,后来校址迁往佛山岭南坊,校长是廖俊英。
  
  【1949年—1965年】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不久,广东解放。佛山为了调整私立中学,把西樵中学、元甲中学、经纬中学联合起来,命名为联合中学,即现在佛山三中的前身,实质上西樵中学又暂不存在了,直到一九五六年,南海县为了发展农村中等教育事业,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又给西樵中学提供了复办的机会,当时,南海县选择了五间小学为戴帽子中学,罗行小学是其中的一间,于一九五六年九月开办,设有初一两个班,在校学生人数一百一十二人。一九五七年夏,西江水涨,罗行小学濒临北江,受洪水威胁,急需迁校,当时,第七区人民政府领导人,主动邀请罗行小学初中班搬到官山圩。于是师生员工一齐动手,雇用了若干船只,冒着洪峰,沿江南而下,终于把罗行初中班的枱凳、杂物等有关设备搬来官山。但一时还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安置,只好暂时以河边的人民大会堂作临时校舍使用。一方面改装樵园的“字祖庙”(在公社化时被改为茶室)和隔邻的白云古寺为校舍(白云古寺后又被改为西樵摄影部,现又改建为餐厅),一方面又把“高士祠”作为临时课堂复课,(高士寺是供奉开山始祖何白云先生,及建立云泉仙馆的创始人李宗简的地方,现在已改为邯郸别邸)正巧南海县改建大乡,撤消区人民政府的办事处,而这里正是原西樵中学的校址,于是罗行小学初中班就借这个机会,在一九五七年暑假搬了进去。这样,由于佛山联合中学成立,一度不复存在的西樵中学,又以罗行小学初中班作为复校内容,在西樵官山故址复办了,并正式宣布为西樵中学。复校时,只有初一级两个班,校长关镜章,主任王家锐,教师有黄其章、梁联昌、徐浚川、李应权。暑假后开设初一初二两个新班,共四个班,教师队伍也壮大了,增加了谢振中、欧阳桂芳、陈芳、萧国仁、刘汝清、陈汉昌六位老师。校长仍是关锐章。当时,西樵中学的学生已由复校时的一百一十二人发展展到二百人。于是在校舍左侧公园处辟地建一幢校舍,至此有课室六个,会场办公室、男女生宿舍具备。并在校前开辟运动场,清挖附近瓦砾在为农场,并种上蔬菜。又在窦头村放养几口鱼塘,在潮水庙前种了十几亩水稻,在后山种上南瓜、西瓜和木薯等农作物。
  
  一九五八年公社化,在官山成立人民公社,由于公社规划的需要,西樵中学又从官山迁入简村陈氏大祠堂(即一九五八年上学期),当时,又增加了初三两个班,加上初一、初二各两个班,共六个班,在校学生二百八十人,教师十四人,增设副校长彭馥行,教师余浩元、梁兆巨、周演畅。一九五八年下学期,也是六个班,在校学生二百八十九人,再增设邓元祯校长,教师仍是十四人。在教学活动方面,实行三三制。教师、学生人数逐渐充实,人数也相对稳定,每个班学生定额不超过五十六人。教研完善,活动正常,共分三个科组、语文科组三人,科组长李应权;数学科组三人,科组长黄其章,而地理、历史、物理、化学、政治、音乐、体育合为一个科组成部分,科组长陈芳。各科组定期每周召开教研会议一次,隔周互相听课一次,一个学期至少到校外听课一次,科组长负责对有关科任老师在一个学期内检查教案两次。
  
  一九五九年度下学期增加到八个班,在校学生四百一十八人,教师十八人,增加了黎景刚、叶鉴荣、曾秀兰、欧颐中、余矾、李子汉、谭伯旺老师。从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五年,由于调整充实班级而一度出现了五个教学班,教师也相对稳定在十五、六个人左右,只是六二年欧阳桂芳、曾秀兰调出、六四年冼汝良、谢梦清调入,是本科毕业,校长彭馥行调出。六五年又有许秀云调入,也是本科毕业。在勤工俭学方面,水田、种菜各两亩,猪五头,三鸟十一只,鱼五万尾,总收入一千二百零五元二角,全年纯收入三百七十四元四角一分。
  
  【1966年—1976年】
  
  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是文革开始到结束阶段,在十年动乱中,西樵中学和其它中学一样,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不少老师被打成牛鬼蛇神,游斗。谢梦清被斗后潜心捉蛇为贫下中农治病,于一九六七年不幸被蛇咬死,萧国仁被斗后,染上严重肾病,由于缺乏及时治疗,也于一九六八年度下学期在红卫中学病逝,西樵中学也终于在一九六八年下学期动乱中停办。与此同时期,华侨中学也宣布改为红卫中学。并把西樵中学的台凳、图书、仪器等设备,先后分配到红卫中学、丹灶中学、民乐中学、太平小学等学校。老师也被分配到红卫中学、太平小学、丹灶中学、华星小学、崇北小学等学校。直到一九七四年下学期,又把红卫中学改为西樵中学,校长是梁文海。当时,初中五个班,二百六十八人,高中十个班,二百零四人,教师三十三人。复校后的西樵中学,以劳动为了主课。校办工厂车间五个,总产值一千三百七十七元,总收入二百二百四十七元,纯收入一百三十元。校办农场耕地面积三十一亩,林场五十亩,旱地十二亩,鱼塘三亩,粮食产量八千三百七十一斤,其中稻谷五千八进七十一斤,经济作物花生一千五百二十八斤,自养猪四十六头,种树一万二千八百三十二棵,其中已成材的五百八十二棵。复校后的西樵中学,是一所县属的完全中学。
  
  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六年,又把西樵中学的后坡山地,开辟成十多级梯田,种上蕃薯、木薯、甘蔗、花生等农作物,耕地面积上百亩,还开辟了一个柑橙园,旁边又种上荔枝,估计有果树超千棵,约十亩。又开辟了三个鱼塘,挖了一条长约二千多米的环山排水沟,又建了一个露天舞台(现已拆去),又开辟了一个占地面积二十二亩的学生运动场。
  
  【1977年—1984年】
  
  打倒“四人帮”后,西樵中学以劳动为主课的偏向逐步扭转。一九七七年是打倒“四人帮”的头一年,当时,初中四个班,一百七十人,高中十四个班,八百二十二人。同年,党支书梁文海发现自己患癌症,一九七八年入广州军区医院割治,一九七九年病逝。于是,由蚁振扬任支部书记及校长之职。一九七八年初中六个班,二百八十三人,高中十二个班,六百五十八人,教师四十人。一九七九年初中六个班,二百六十四人,高中十个班,四百七十八人,教师三十二人。当时,学生的劳动量虽然相对地比十年动乱时稍轻,特别是一九七九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稍有变化,但从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二年变化仍不大。当时校办农场耕地面积一百四十二亩,其中水田七亩,林场七十七亩,合计已种植的一百亩,总收入七千元,纯收入三千元。直到一九八三年,才把果园承包给校外人员管理,水田也改种花生、蕃薯等杂物,山上开辟的超百亩梯田逐步荒弃,学生的劳动量相应减少了。但是,从一九七八年恢复高考后,特别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扭转以劳动为主的同时,在种种情况下又出现了另一种新倾向,虽然一定程度上重视了学生的智力教育,但却以强调学生基础知识差为理由,把高中学生编为快班、慢班,高一开始就文理分科,慢班不开设英语、生物,快班除开足课程外,还经常请高等院校的老师来上辅导课,慢班学生不得参加。对快班学生还实行加班加点的补课测试,快班学生不用参加校内劳动,慢班学生却要参加。一九八零年,西樵中学拒绝南海县教育局把非重点中学的若干成绩优良学生送到当时列为重点的九江中学的决定。八零届西樵中学的毕业生考上大学的升学率来了一个突破,接着招收石中、九中等学校高考落榜学生到西樵中学附读,而对本校的高考落弟生也衽连年附读,这样,西樵中学对高考的应试实力年年有所积蓄,特别是把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安排到文科班学习,以加强文科班的高考应试实力,加上老师们的辛勤耕耘,终于西樵中学的毕业生高考升学率来了一个又一个突破。但是,另一方面大面积的读慢班的学生,也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情绪低落,心恢意冷,学生家长也只得空叹惜。
  
  西樵中学的初中班,也曾一度分快慢班,后来又转向紧把初二关,初二升上初三要经过严格筛选,平均每个初二班能升上初三的二三十人左右。西樵中学当时初中毕业班的升学率是高的,曾获南海县五连冠。
  
  总的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樵中学的教学活动是把提高升学率放在首位来抓的。
  
  【1985年—1998年】
  
  一九八五年,原有西樵中学在一九八四年度招收的六个高中班学生全部迁往官山海口新创办的南海中学。原来县属的西樵中学下放为区属中学。留在西樵中学的初中班共有十二个班,在学七百八十八人,并于暑假招收了四个职业高中班,学生二百四十人。新建了两幢二层楼的教工宿舍,共有十二套间,又建了三幢两层的教学大楼,共有十二个课室。六座厕所及三座学生冲凉房,一九八六年又建了一幢两层的男生宿舍,两座教学大楼,共有八个课室,二幢三层有六个套间的教工宿舍。勤工俭学方面,果园承包给校外人管理,学校的夹纱厂也给本校的职工承包,学生的劳动一般局限在各班级每周轮值帮厨及清洁学校环境等到工作,学校开设了小买部,校门口的五个铺位租给校外人做生意。学校的附读生也相当多,如高中职业班的附读生,约占高中学生总人数的七分之三。
  
  一九八六年停招职业高中,当时,樵中有4个职业高中班,一个升大班,在校学生人数二百四十人。初一级四个班,二百七十三人,初二级八个班,四百一十二人,初三级六个班,四百零八人,正校长黎醒生,副校长黎景刚,有教师及职工五十二人,黎远灿任副党支部书记。
  
  一九八八年,黎醒生校长调出,由余浩元任校长,在原有初中班的基础上,又复招四个职业高中班。一九八九年又招了四个职业高中班,其中两个电工班,两个文科班。
  
  一九八九年,余浩元校长调出,区永篆调入任校长,又在原有初高中基础上,招了四个职业高中班,其中有两个电工班,两个文科班。一九九零年又在原基础上招了四个职业高中电工班,一九九一年又招了一个职业高中电工班,一个职业高中财会班。一九九二年也是在原基础上招了四个职业高中电工班。一九九三年区永篆校长调出,张耀伟从教办调入任校长,也是在原有高初中基础上招了一个职业高中电工班,一个职业高中财会班,一个财会中专班。
  
  一九九四年张耀伟校长调出,由黎康宏任正校长,也是在原有基础上招了一个陶瓷中专班,还招了四个普通高中班,恢复了十年前与南海中学时办过的普通高中班。到一九九四年,西樵中学拥有初一级五个班,初二级八个班,初三级五个班,普通高中四个班,职业高中两个班,中专两个班。有学生一千三百三十三人,教职工一百一十一人。由此时开始学校高中有普通高考、职业高中、中专(陶瓷、财会、旅游等专业)、初中四个类别,此时学校实际有四种学制。同时,在1989年12月开始努力创建“四合格学校”,到1994年被评为“四合格学校”
  
  1995年,全校总共有32个班,学生共1642人。高中部分有高一普通班4个,高二普高班4个,职中一年级有两个班,中专有陶瓷班、93财会班、95旅游班;这些班实质上是职业高中与省属、市属中专挂靠的班,不是独立的中专班;初中有17个教学班,学生893人。学校有教职工108人,当年,西樵中学被评为“南海市一级学校”。
  
  1996年,学校有29个教学班,学生1411人。其中,初中有14个班,学生753人;高中有8个班,职高2个班,中专5个班,学生658人。初中有毕业生390人,成人中专有毕业生43人,共有毕业生433人。当年,高一级没有招生(因为樵岗高中创办招生),职业高中剩下2个班毕业后,学校再也没有招二年制的职高、中专班了。校长是苏毅,副校长是吴建华、黎康宏和许贤培。
  
  1997年6月,普通高中生(三年制)毕业,成绩列全市前列(第三名)。
  
  1998年,共有教学班30个,学生有1585人。其中,初中16个班,学生827人,高中有12个班,学生666人;中专2个班,学生92人。毕业生共有557人,高中196人,中专100人,初中261人。校长苏毅,副校长是李术广、吴建华和许贤培。这一年,成人中专2个班毕业后,结束了中专挂靠职中的历史。
  
  【1999年—2003年】
  
  1999年,全校共有教学班39个教学班,校长是苏毅,副校长是李术广、吴建华和许贤培。是年,镇政府十分重视西樵中学建设,拨款445万元修建了科学楼及阶梯室,当年9月,科学楼落成投入使用,初步解决了学校在不断发展壮大中出现课室、实验室不足的问题。
  
  2000年,全校共有教学班42个,学生2475人。其中,初中20个教学班,学生1101人;三年制高中21个班,学生1374人。毕业生人数合计534人,初中258人,高中276人。学校校长是苏毅,代校长是李术广,副校长是李术广、吴建华和许贤培。同年,学校重建了2个电脑室,增加教师行政办公用电脑,电教阶梯室投入使用,增建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及小型教学平台4个。是年参加普通高考考试人数有90人,其中,第二批上线的有7人、第三批有7人、第四批有3人,总上线人数是17人。
  
  2001年,全校共有50个教学班,学生2805人。其中,初中有22个教学班,学生1181人;高中28个教学班,学生1624人。学校教职工159人,校长总管,分初中、高中部管理,校长梁锦辉,副校长是李术广、罗玉弟和许贤培。是年参加普通高考考试人数有237人,其中,第二批上线的有4人、第三批19人、第四批24人,总上线47人。
  
  2002年,全校有61个教学班,学生3507人。其中,初中有24个教学班,学生1292人;高中37个教学班,学生1765人。毕业生合计698人,初中345人,高中357人,全校教职工196人。校长梁锦辉,副校长罗玉弟、许贤培和马国文(根据教育局精神,学校属南海中学教育集团,由南海中学派出马国文老师到我校指导高考工作)。是年,学校在硬件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新学校饭堂及学生宿舍群、新办公楼等硬件设施相继投入使用,重新修建了400米标准运动场,把旧饭堂重修为图书馆,南海教工之家(荷香楼及原旅业部)拨给西樵中学使用,修建了校园教学及办公的信息网,增添了3个符合教学用的电脑室和4个电化教学平台,学校的课室中有4个班的教室装上了电脑与电视合用的教学小平台。并于当年开始,在高一设置区招班,面向全南海区招生。学校成为南海区规模最大的学校。是年有123人参加高考,第二批上线7人、第三批上线39人、第四批上线46人,总上线人数92人。
  
  2003年,全校有65个教学班,学生3889人。其中,初中有24个教学班,学生1355人;高中41个教学班,学生2534人。毕业生合计990人,初中391人,高中599人,全校教职工240人。校长梁锦辉,副校长许贤培、马国文和田静硕。当年,在镇领导的支持下,拆除南面几栋旧教学楼,新建一栋初中教学楼,并于当年投入使用。是年参加高考有405人,第一批上线6人、第二批56人、第三批105人,第四批188人,总上线355人。
  
  【2004年—2007年】
  
  2004年,是学校发展的一个巨大转折点,学校高中部与樵岗中学高中部合并,迁建崇南碧霞,易名南海中学西樵分校。新校总投资1.3亿元,占地130多亩。在校学生3459人,61个教学班,全校教职工225人。学校拥有完备的教育教学设施,建有千兆校园网,3个平台阶梯室,所有教室配备电教平台,每位教师配备一部手提电脑;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历史室、地理室、美术室、音乐室等场室均按省一级标准配备;6栋学生公寓可提供3400多个床位,并配备热水和冷气;学校饭堂可同时容纳3400多人就餐。校长由南海中学校长担任,梁锦辉任常务副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副校长马国文和田静硕。同年12月,学校通过佛山市一级学校评估并举行隆重的挂牌仪式,市、区、镇领导出席了大会。学校确立“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为办学理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在当年的高考中,上线人数471人,居同类学校第一,其中重点线10人。在新校建设过程中,得到海外华侨及西樵企业家的大力资助,其中海外华侨麦肖玲女士捐资50万元人民币和价值4万元的图书;西樵企业家陈国泉为高三捐助20台电视,并在我校设置奖教奖学金。同年起,将学校以往的校运会改为体艺节。
  
  2005年,在校学生3571人,61个教学班,全校教职工228人。校长由南海中学校长担任,梁锦辉任常务副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副校长马国文和田静硕。为申报省一级学校,上级政府对学校进行升级改造,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同年11月30日到12月2日,省一级评估组对我校申报省一级学校进行评估。评估结束后,评估组对我校给予了高度评价,我校被评为省一级学校。学校就像北江边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2005年高考上线人数710人,居镇属高中第一。
  
  2006年,在校学生3700人,63个教学班,全校教职工218人。校长由南海中学校长担任,梁锦辉任常务副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副校长马国文和田静硕。同年1月,旅港乡亲黎灿为学校捐资80万元人民币,并举行隆重的黎灿教学大楼揭幕仪式。同年12月,黎灿先生为学校图书馆捐赠价值10万元人民币图书。8月4日,西樵遭遇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西樵山出现多处塌方,镇内出现大面积水浸,并出现泥石流、龙卷风等罕见自然灾害,根据镇政府的安排,我校设置灾民庇护中心。8月10日,佛山市市长梁绍棠、南海区委书记刘海、南海区区长李贻伟等市、区领导到我校庇护中心看望受灾群众。梁绍棠市长对庇护中心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对我校为救灾工作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2006年高考上线人数632人,继续居镇属高中第一名,其中,高三(14)班郭铭培同学政治专业单科成绩高达824分,创造了镇属高中政治单科成绩历年最佳纪录。
  
  2007年,在校学生3725人,65个教学班,全校教职工213人。校长由南海中学校长担任,梁锦辉任常务副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副校长马国文和田静硕。同年5月25日上午,“冯文根纪念大楼”揭幕仪式在我校隆重举行,澳门乡亲冯志强先生给我镇教育事业捐资400万元人民币。11月21日上午,“全国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校隆重召开,中央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田淑兰,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高校)工委或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教育部直属高校分管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的领导,会议经验交流代表,教育部有关司局、广东省纪委、广东省教育厅和省教育纪工委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了会议。田淑兰组长在参观我校廉洁教育成果展中指出,对我校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高度评价。2007年高考,在区内同类学校本科上线人数减少比较多的情况下,我校本科上线人数比2006年净增88人,达198人,增长率为80%,上线人数682人,继续高居镇属高中第一。
  
  【2008年—今】
  
  2008年,在校学生3690人,65个教学班,全校教职工218人。这一年,是学校发展的又一个巨大转折点,4月7日—10日,我校迎来了以卢晓中教授为组长、龚孝华为副组长,由18位专家组成的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组的督导验收,评估组依据《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方案》,一致认为我校已经达到优秀的标准,同意我校教学水平评估等级为优秀。4月14日,广东省教育厅招生办领导在区教育局霍兆锦副局长的陪同下对我校普通高考考场进行了验收检查,我校正式设立普通高考考场,为本校学生参加高考提供了优越条件。同年8月,学校收归区直属,原南海中学副校长黄润田出任校长,副校长梁锦辉、马国文和田静硕。办学层次得到进一步提高,收归区属后,学校实行精细化管理,极大提高了师生的积极性。2008年高考,我校出了三个状元:陈锋同学以总分599喜获镇属高中总分状元,被华南理工大学录取;李敬享同学体育术科99分,成为南海区体育术科状元;何晓敏同学语文129分,成为南海区高职类语文科状元,总上线人数734人,继续高居镇属高中第一;其中体艺类考生取得喜人的成绩,音乐专业考生100%上术科本科线,总上线率为100%。同年开始,高一面向全区招生。
  
  2009年,在校学生3531人,67个教学班,全校教职工260人。校长黄润田,副校长梁锦辉、马国文和田静硕。这一年,学校再次迎来发展的春天,学校为申报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易名为“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2009年高考,我校再创辉煌,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上线总人数稳居同类学校第一,本科及3A人数连续6年居同类学校第二。本科线以上181人,比2008年增长15%;3A以上428人,比2008年增长12%;总上线人数781人,上线率81%,创历史纪录。体艺类考生再铸特色,美术类考生文化分上重点线17人,文化分上本科线49人,其中冼婉仪、李锦华成绩位居省前列。音乐类考生上线率78%,居佛山同类学校前列;其中张穗君成绩位居省前列。
  
  接下来请继续阅览:西樵山门票  佛山市西樵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