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工艺

  鎏金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古称火镀金、汞镀金、混汞法等,主要是将金和水银(汞)合成为金汞漆,然后把金汞漆按图案或要求涂抹在器物上,再进行烘烤,使汞蒸发掉,这样金就牢固地附着在器物的表面。根据需要可以分几次涂抹金汞漆,以增加鎏金的工艺效果。器物上的鎏金很牢固,不易脱落。就如电镀那样,但古时根本没有点,但却有工艺像电镀那样。鎏金这种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末期,到了汉代鎏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东汉《神农本草经》中有“水银杀金银”的记载。

  由于金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表面不易氧化,金易与汞结合,形成金汞齐。汞齐对金润湿能力优于许多贱金属,汞能够选择性地润湿并向其内部扩散。随着温度的增高,金汞齐中汞的流动性增加,金的溶解度也增加,当汞向金片(粒)中扩散时,首先在金的表面生成AuHg2,而后向金片(粒)深部扩散生成Au2Hg,直至最终生成Au2Hg固体。金汞齐是银白色糊状混合物,当金汞齐中金比例小于10%时为液体,达到12.5%为致密的膏体。

  鎏金工艺的主要操作步骤
  ①鎏金预处理:无论是铜器还是银器,鎏金器物的表面需要锉平、打磨,呈现出镜面的效果,不能有一点锈垢和油污。
  ②制作金汞齐(俗称“杀金”):用剪刀将金箔剪成金丝,越细越好。剪完后用手将其揉成一团。将金丝团放入坩埚中加热。待金丝烧红后,将汞倒入坩埚,制作金汞齐时,金与汞的重量比通常为1:7。经搅拌金丝很快熔入汞中,汞逐渐变稠,成为银白色的金汞齐,因形似泥状,而被称作为“金泥”。将金泥倒入盛清凉水的搪瓷盆中(或瓷盆中,切记不能倒入铁盆中),金泥凉后,用手摆成堆块,放入干净瓷盆中备用。
  ③涂抹器物表面(俗称“抹金”):用鎏金棍蘸金泥在器物表面均匀涂抹,再用鬃刷蘸少许硝酸涂在金泥的器物表面上刷,把涂抹在器物表面的金泥刷均匀。用开水把金泥层上的硝酸冲洗干净,再将冲洗后的器物浸泡在盛清凉水的搪瓷盆或木盆中。
  ④烘烤器物:把涂抹金泥的器物放在炭火上烘烤,一边烘烤一边转动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器物表面开始逐渐发亮,像注出一层水银。用棉花在鎏金层上擦一遍,把可能残存的金泥擦去,使鎏好后的金层平细。继续烘烤,水银不断蒸发,白色金泥层逐渐变成暗黄色,俗称“开金”。
  ⑤鎏金后处理:开金后的器物表面需要用酸梅水、杏干水等弱酸性水进行清洗,再用铜丝刷子蘸皂角水在鎏金层上轻轻刷洗。经过刷洗后,鎏金层由暗黄色逐渐变成黄色,然后用水冲洗干净。要达到好的鎏金效果,一般的器物均需要鎏金2-3遍,有特殊要求的器物通常要经过5-6遍的鎏金才能达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