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销售钻石渐被人们接受

 

  随着阿里巴巴的出现,很多产品都可以在网络上买到,不仅是服装、书本等等,还珠宝产品也变得很普遍,因此网络销售钻石渐被人们接受,详情如下:

  在典型的美国轻喜剧爱情文艺片 《BrideWars》里,安妮·海瑟薇的男朋友在一个平常的晚上,向躺在沙发上吃零食的她求婚了,桥段依然是男孩掏出一枚闪闪发光的钻戒,女主角对这个惊喜十分受用,瞬间就答应了;那边厢凯特·哈德森也发现了男友藏起来的钻戒——一枚打着蓝色蝴蝶结的Tiffany钻戒礼盒,打电话来跟闺密报告,等待男友求婚。你看见了,美国男人都是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他们会事先自己选好戒指,待到好时机用这个惊喜换女友一句我愿意。这是美国式的求婚进行时。

  在中国可不(当然不包括受到了美式文化影响的一拨潮人和雅痞),但是大部分中国男人是不会这样的。并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中国式结婚大多是在两个家庭的密切商讨下完成的——什么时候扯证,去哪儿摆酒,买什么样的戒指,度什么样的蜜月等等。家庭的黏性太大,所以婚戒在大部分的中国式新婚里,就不能悄悄的进村了,而是兴师动众的参谋都想出一份力,这个商场好,那个牌子款式新,去香港选择更多……当准新郎新娘在每个商场间奔来奔去,发现价格、款式压根没太大差别时,有人另辟蹊径,尝试着跟老习惯拜拜,选择了上网。

  起先他们是上网看图。中国已经有一些钻石网店了——这不是淘宝的“钻石级”网店,而是真的在网上卖钻石。习惯了眼见为实的老人,是连日用品也要“过手”才能放心买回家的,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十几万的钻石,看看图,点点鼠标就买了?

  很多人诟病在网上买卖贵重物品。在地质研究院做了十几年珠宝研究的朱祺告诉我,和翡翠、玉石不一样,钻石就和货币差不多,4C的标准是量化的,检测的机制也很完备,价值衡量起来相对确切。四十多岁的他从不网购,却客观地认为,网购钻石其实算安全,只要是有国际统一认证的证书,真假没什么问题,唯一的不同就在切割工艺。

  这些“胆大包天”的网站在传统国人的眼里早该死了千八百回了,但事实上他们没有,一些网站甚至在今年年初拿到了数额可观的风险投资。谁都了解中国人的消费习惯,风险投资人自然心里有杆秤,那为什么会相信人们会因此改变呢?

  大多数的中国钻石网络营销的老板,都听说过美国的蓝色尼罗河,它是全球最大的在线钻石销售商,每年4.5亿美元的销售额远远超过Cartier、Tiffany和Bvlgari等百年老牌,只用了六年就在纳斯达克上市。

  这家公司的成功让国内一些原先从事传统珠宝行业的人们改变了想法。曹霖是其中一个。他仔细的研究了蓝色尼罗河的方式,发现这家网店很纯粹,没有额外的实体店,那是因为美国有良好的信用机制,电子商务的大环境早就成熟了,70岁的老人也会上网购物,所以不用担心会有心理壁垒。

  带着对中国式消费习惯的敬畏,曹霖在做网站之初就立刻做了体验店。这和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又不一样。网络销售钻石的公司必须做出一些举动,来打破这些跟随中国人多年的消费潜规则:体验店能消解“眼见为实”的疑虑,只卖看货商提供的证书钻,是对“便宜没好货”的对策。就像朱祺说的,当证书摆下来,一切好说。

  网站卖的婚戒省去了大量的中间环节,也免去了昂贵的专柜租金和商场的抽成,钻石的货源又直接与Debeers的看货商联网,价格几乎折去了一半,普通的钻戒,只需要几千块,一克拉的钻石在专柜卖到8万,在曹霖的Bloves婚戒网上,只需要4万。这诱惑着很多想买大一些钻石的年轻情侣。

  敦促消费者向老习惯告别的还有定制服务。说起定制,中国人原先也没有这个习惯,在专柜买到的成品戒指,也常常因为新娘的指圈大小不合适,要把戒托切开,再重新焊上,这是挺不舒服的事儿,但如果戒指从一开始是定制,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曹霖最高兴的,也是他的网站有定制服务,沾上了定制,仿佛一切高级起来。A可以为女朋友刻上名字,B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心形钻石,C一直想找玫瑰金的指环,D甚至直接画了一张草图email给设计师,这些听起来在专柜不太好办的事,网站都可以做。

  低一点再低一点的价格,大一点再大一点的钻石,不可能和别人一样的戒指,是曹霖和同行业的老板们拿出来的法宝。

  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就这么容易被改变了吗?

  在我看到的数据里,以Bloves为例,线上和线下的销售比还没有达到2:8,而整个行业内这个比例可能更低。

  换句话说,绝大多数人都是看了图后在体验店里细挑,真正通过EMS送达而完成的纯粹的网购还是非常少。

  而在一些没有设立体验店的城市,售后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公司在送货物时,会选择保险公司为钻石做担保,但是客人返修时寄回,就很难自己去找保险公司为单独的一个戒指做担保。

  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还会出现。好消息是,在2009年一年,在线钻石网站的销售额非常漂亮,至少我们知道,这里头有20%的人,是彻头彻尾的向中国式习惯说不了。